徕卡金相显微镜DM 12000M全新的光学设计,可以提供宏观模式快速初检,以及倾斜紫外光路功能(OUV, 倾斜紫外观察模式) 不单提升了分辨率还提高了检查12英寸(300毫米)硅片的产能, LED照明技术一体化设计并整合在显微镜上,低热辐射和机身内一体化技术确保了理想的机身外空气流动状态,低能耗的节电设计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键式的操控设计使用户可以轻易地完成倍率转换和相关的照明和相衬效果。
徕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严谨而细致的科学操作流程:
1.需要对样品进行精心制备。由于金属材料的表面通常较为粗糙,直接观察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因此必须经过切割、镶嵌、磨光、抛光等一系列预处理步骤。
2.切割时要确保样品尺寸合适且断面平整,以便后续操作;镶嵌则是将小尺寸样品固定在特定介质中,便于手持与磨抛;磨光过程中,依次使用不同粒度的砂纸,逐步去除样品表面的划痕与变形层;抛光环节则利用抛光剂与抛光布,使样品表面达到镜面般的光洁度,为后续的显微观察创造良好条件。
3.样品制备完成后,还需进行化学或电解腐蚀处理,以凸显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不同材料需采用不同的腐蚀剂与腐蚀工艺,通过控制腐蚀时间与条件,使材料内部的晶界、相界等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辨。
徕卡金相显微镜在观察与分析过程中,不仅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信息,还为材料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定量分析手段。通过对显微图像的测量与分析,可以获取晶粒尺寸、相含量、第二相粒子间距等一系列重要的微观组织参数。这些参数对于材料性能的评估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晶粒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强度与韧性,根据霍尔-佩奇关系,晶粒越细小,材料的强度越高;相含量的变化则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显著改变,如在合金中,不同相的比例与分布会影响合金的硬度、导电性等性能。借助图像分析软件,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这些参数的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金相显微镜在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科普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不同材料的微观组织,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材料科学理论知识与直观的微观图像相结合,加深对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解。